相愛容易相處難----談兩性如何和諧相處
自古以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女間的吸引力因好印象、好感覺進而彼此交往,戀愛是很令人高興,但我們熱戀的情緒終究會過去,接下來便進入實際相處、責任與分擔,在親密與安全感的相愛過程彼此渴望賦予足夠的自由空間並能完成屬於個人的自我實現的愛,自由與親密對個體的重要性,就如同陽光和水滋養萬物生長,如何在愛的過程中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情緒便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段浪漫的異國戀情點燃火花的觸點是微笑,天雷勾動地火墜入情網,戀人臉龐顯露癡癡傻笑狀,時而歡愉時而憂鬱,不幸分手滿臉愁容湧上心頭,這就是情緒,情緒的傳達可以是單純符號訊息亦可複雜。「情緒」(emotion)之複雜遠超過語言所能及,心理學家與哲學家也因此而辯駁了一百多年尚無法有一致的說詞,參考牛津英語字典的解釋:「情緒指稱的是關於心靈、感覺或感情的激動或騷動,泛指任何被激起或興奮的心理狀態」,情緒孕涵有感覺及其特有的認知、思想、生理與心理的狀態與引發相關的行為傾向,如初生的嬰孩雙眼映照著父母親臉上慈愛的微笑、身體不舒服表現的哭泣行為、經過社會化後嬰孩慢慢學會其他情緒,而有四種表情是全世界任何一種文化的人皆可區分:即為恐懼、憤怒、悲傷與快樂,事實上,人類擁有數百種複雜情緒,當中又有無數的混合變化與細微差異,男女的情緒展現經社會化後有很大的差異,因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面貌,在中國文化教養下的男性情緒多半比較壓抑,女性則較能自我抒發情緒,西方社會學家認為男性思維是理性,女性較為感性,男女大不同的思維步調如何能創造和諧共處的模式呢?。
為了愛,該放棄自己嗎?
「為了愛,我可以義無反顧不顧家人的反對、為他洗手做羹湯、為她努力賺錢、犧牲自己,我相信他(她)能瞭解我這樣做是因為,我愛他(她)」這樣的場景常在電視或現實生活中經常上演,然而,美麗的愛情宣示,終究抵不過時間對人的考驗,在愛情中,為了獲得對方的愛,該放棄自己嗎?放棄自己,只不過是為了討好對方,以弱勢者的面貌與對方相處,會引來兩人相處上無窮的問題,若不放棄自己、好好愛自己,以彼此尊重兩性平權的角度思維,或許更能維持一個有愛、有歡樂的信任關係,這樣的關係稱之為「進化關係」,在進化關係中雙方可保有自由,又能合而為一,透過這樣活絡的關係,彼此能透過對方瞭解自己,由於彼此接受、支持、關懷和熱情而使愛意滋長,這情況下個人或彼此的關係都在進化,要達到這種境界,雙方要慢慢的拆除阻擋自由與親密的障礙。
「愛」是什麼?
愛是什麼?當愛情的火花降臨時,如何確認是愛呢?人們經常使用各種文字描述「愛」,有無私的奉獻、一見鍾情、夢幻式的情愛、海枯石爛的誓言、有如母親的愛、宗教信仰般的愛,有快如速食般的愛情等,因此,該如何分辨愛呢?其中以夢幻式情愛最具傷害力,青少年迷戀偶像,經常耗費相當的金錢與時間,迷戀者常花費一段時日沈浸在白日夢及夢幻想像中,如同流沙般危險,把一切都想得太理想化且不實際,倘若把他當成「真愛」繼續下去,將會讓自己苦惱萬分。當愛情來臨時,會感受到一股渾身不安與動靜不能的不確定感,這是我們可以察覺的,也正是〈少年維特的煩惱〉所描述戀愛的心境,對方一切美好行影的迷戀,彼此心動的感覺是雙方渴望能在精神與生命的融合,那是人對生命高峰的渴望與期待經驗。
真摯的愛,必須有相互對等的心,彼此尊重才能顯現出真愛,希臘人云:「感情必須滋潤理性,理性必須統治感情。」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權衡,能讓人不易沈溺於虛幻浪漫的愛情國度,在學會辨認情緒之前,首先要先學會辨認「愛」,夢幻式的愛、迷戀式的愛與真實的愛有其共同點,那就是個體會有強烈依賴對方的需求,也因此愛情來臨時總令人無法區分,多數的人在戀情來臨時並不會區分愛情的類型,在心理分析理論建構下試說愛情的起源,是源自於對自己的不滿意,羨慕、嫉妒對方所擁有的特質或才華,在這樣的心理機轉之下,個體為了彌補自己的不滿,為了克服對方的嫉妒與敵意,內心產生了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而將嫉妒與敵意轉化為愛戀,並產生認同,或許這樣的理論多數的人無法認同,也無須認同,這只是一種理論說法,人類心理意識通常難以透過理性與自我認知可釐清,否則為何男女因情愛產生的糾紛自古以來紛紛擾擾未曾間斷。藉由學者的研究調查做為自我審視愛情觀的一面鏡子,學者阿爾伯‧艾利斯(Albert Ellis)曾經調查美國女大學生,問他們是否正陷入戀愛中,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二認為自己某種程度是在戀愛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七的學生回答不確定是不是在戀愛中,所以大多數青少年自認為陷入戀愛中,其實他們並不十分確定。青少年大多無法確知「愛」,專家威廉‧克發特調查大學生:你覺得你確知「愛」的意義嗎?結果回答「我想我知道愛是什麼」最高、「我確知愛是什麼」其次、「我不認為我知道愛什麼」第三及「我確知我不知道什麼是愛」,換言之,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不確定地愛是什麼,而他們卻經常陷入愛情中,此外有學者對已婚者做了研究顯示,佔有很高比例的男女(女性居多)懷疑自己對配偶的選擇是否得宜,因此我們對情愛的認知與選擇是基於兩人互補作用、反相作用或相似作用而產生激情的化學反應,似乎值得深入的自我探索。
在愛情中學習辨認自己的情緒
人類因為有感性與理性,造就了大文豪莎士比亞筆下唯美浪漫愛情故事的人物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國文人徐志摩之再別康橋的雋永愛情寫照、世界杯足球賽各國球迷高漲情緒失控互毆、因愛生恨的殺妻殺夫案件,情緒引發行為、行為亦然會有情緒反應,情緒反應產生的生理激起(arousal),激起的反應度因情緒的強度而有所不同更因心理特質與認知想法有更大的差異。
謝弗(Phillip Shaver)在1987設計探索情緒可能基本架構的研究,提出六種基本情緒類別:愛(love)、喜悅(joy)、驚喜(surprise)、生氣(angry)、悲傷(sadness)和恐懼(fear)與艾克曼(Ekman)和艾普斯坦(Epstein)在1984年研究結論相同。原始情緒的存在一直是專家爭論的議題,在各方說法之中試圖列舉最具代表性且已有一致性的主要分類方式,幫助各位區辨自己的情緒:
‧憤怒:生氣、微慍、憤恨、急怒、不平、煩躁、敵意、恨意、暴力。
‧悲傷:憂傷、抑鬱、自憐、寂寞、沮喪、絕望、病態的憂鬱。
‧恐懼:焦慮、驚恐、緊張、關切、慌亂、憂心、警覺、疑慮、病態的恐懼症和恐慌症。
‧快樂:滿足、幸福、愉悅、驕傲、興奮、狂喜、病態的躁症。
‧愛:認同、友善、信賴、和善、親密、執愛。‧驚訝:震驚、訝異、驚喜、讚嘆。
‧厭惡:輕視、輕蔑、譏諷、排拒。
‧羞恥:羞愧、尷尬、懊悔、恥辱。
基本情緒的論戰源自於舊金山加州大學艾克曼(Ekman)的發現:他拿著精確顯示人像表情的照片給各色人種看,遠至一個偏遠與世隔絕的石器時代遺族,皆可辨識相同的基本情緒,全世界任何一種文化的人都可認出恐懼、憤怒、悲傷與快樂四種表情,包括未受視訊傳播污染沒有文字的族群,可見這四種情緒在全球的普遍性,基本情緒衍生的細緻情感更是我們必要探討目標,因情緒變化和生理變化及其交互作用實實在在影響人類的行為深遠,希望藉著對情緒認識而更進一步掌握自己,這是改變心情的開始亦是創造兩性互動的最佳方式。
愛情的挑戰
成功的兩性關係的基本要件之一,是奠基於現實生活基礎上,可以看到伴侶雙方都帶著優點與缺點的原面貌,而不是彼此嘗試帶著虛幻不切實際的浪漫情愛。在校園中,常聽見學生們對心目中浪漫對象的談論,男生多期望女友有一襲烏溜溜長髮、動人的眼神、充滿靈氣的面貌、理性與浪漫兼具尤佳、至少能帶的出場、若論及婚嫁則必須能共同分擔家計、最好是有錢人家的富家女;女性多期望男友外貌能猶如金城武或阪丁隆史般的英挺俊俏、浪漫體貼、多金、能分擔家事、聽話…,這樣的伴侶條件不過是滿足個人虛榮感及自卑心,生活是現實的、人會受環境影響,如果我們不把伴侶當作生活中的人看待、讓對方生活在自己建構的虛幻世界,渴望對方符合自己的虛擬環境中,那麼遲早會彼此怨懟、埋怨對方的不是,因此,雙方交往的一開始通常沒有自己,只為迎合對方、滿足對方的一切期望與要求,我想,這樣的你絕不是你,也不是你所願意的戀情,浪漫愛情關係的美滿或破壞,都是決定於溝通的效果,相互自我開放是溝通的必要成分,這遠比情愛感覺更重要,因此開放溝通面對愛情會遭遇以下相處上的情緒挑戰:痛苦,在愛情中時常會覺得痛苦,經歷痛苦感受與想法時必要與對方討論,表達內心所發生的變化,痛苦最初以焦慮的形式展現,有時候只要傾聽與支持對方的感受,充分接納對方的情緒,讓彼此有足夠的空間去愛彼此,愛的力量才會增強。
害怕,有時候在感情中會經歷害怕,伴侶也會有相同的感覺,若能敞開心胸表達害怕的問題所在,並共同討論對增進情感有益,然而通常要做到是很難的,因為,我們以習慣隱藏情感,要求自己以勇敢、堅強面對,所常會假裝若無其事;如果能帶著誠實表達自己內心的害怕,並以接納、傾聽心態聆聽伴侶,或許,會有美好的結果發生。
生氣,兩性相處上時常會遭遇彼此生氣的時候,這是人之常情,也是生活中的一部份。能誠實的將氣憤的感覺恰當表達,而非強烈攻擊對方、傷害對方、指責不是,非但不能有好的結果,且使雙方陷入痛苦,彼此攻擊;如果希望建立良性的互動關係,一定要讓彼此有絕對的自由表達情緒,不一定得要砲轟回去。彼此巧妙操縱,當自己無法直接表達自己的期望時,就會借機會藉由巧妙的操縱,設法讓自己獲得滿足,縱然滿足了自己,但終究會影響雙方情感;因此,很清楚的沒有人能提供給我們滿足,也沒有人能以我們所喜歡的方式給予回應,藉由操縱對方獲得渴望的方式,是一種不公平的對待。
情緒的認知表現
「知易行難」常常是情緒自我掌控度差、找藉口、沒有決心的特徵,如今已邁入二十一世紀難道還要繼續堅守以往不佳的生活態度、陳舊的思維。生活教育中重要的、兩性相處、人際互動能力、壓力因應和情緒掌控度的學習是重要的課題,IQ或性向測驗常被使用於各級學校、大學生到學生輔導中心接受測驗多數希望從測驗中看到自己的未來性向、人們在茫然未知時常求神問卜指點光明,試想人們在求助的背後是否曾先問問自己「我是一個有魅力的人嗎?」、「我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嗎?」、「我經常意氣用事」、「我經常愛生悶氣」、「我常因別人的過失而發怒」…等等,心理學家霍華‧嘉納(Howard Gardner)曾說:「一個人最後在社會上佔據什麼位置絕大部分非取決於IQ,如社會地位、運氣等等。」,而是你怎麼想、解釋、認知影響力更大!反觀與異性的相處亦是如此,如何在挫敗時能有勇氣面對,如何激勵自己愈挫愈勇,如何克服衝動延遲的滿足,如何調適情緒常是現代人需面對的課題,一個針對各校優秀畢業生的研究,中小學畢業生代表致詞學生這些人的IQ是全校之冠,上大學後他們的表現仍舊不凡,幾近三十歲時表現平平,只有四分之一在本行中達到同年齡的最高層,很多人的表現甚至遠遠不如同儕,波士頓教授凱倫‧阿諾(Karen Arnold)參與此研究他指出:「我想這些學生可歸類為盡職的一群,他知道如何在正規體制中有良好的表現,但也和其他人一樣必須經歷一番努力,所以當你碰到一個畢業致詞代表的學生,唯一能預測的是他們的考試成績很不錯,但我們無從知道他因應生命順逆的能力如何」,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學業成績優異,並不保證在面對人生磨難會有適當或最佳的反應,情緒處理同樣有個別高下之分,情感處理能力較佳通常對生活滿意度較高能維持長久積極的人生觀,反之,情感掌握力差生活失控的人必然花費心力於內心的交戰,從而削弱了實際的能力、能量和清晰的思考力。
有效的情緒溝通
有嘴能說、有耳能聽、有眼能看、有感覺就有感情,人們經常使用言語溝通卻甚少情緒溝通,因此情緒溝通是具挑戰性。溝通無所不在,二十一世紀多元溝通方式傳統的書信、電話被現代的網路郵寄、個人隨身電話等取代,便利的溝通拉近了彼此的空間距離開始有了親密的情緒流動,在新的世紀裡沒有學會如何與人情緒溝通就落伍了!
人際互動中適當表達感覺是建立人際關係的重點。萬事起頭難,與陌生或初識的人表達感覺是一件難事,有的人選擇被動等待就如同守株待兔般的癡癡的等,等著等著時光飛逝一切人去樓空啊!有的人卻會伺機而動的主動與人說話甚至因此而成為朋友。當要與人分享表達感覺時必須先引起對方的注意力,也就是先選擇恰當的時間與空間且必須讓訊息能有效的的傳達非語言,不要說了一堆卻沒有達成實際的效能,有效的表達必須具有誠心,沒有攻擊、嘲笑、責備、批評對方,例句如下:
「我想和你談關於……所以我可以與你約時間嗎?」
「我覺得你是可以和我分享……事的人,你願意聽我說嗎?」
「目前我感覺到擔心、害怕…………」
無效的表達令人有咄咄逼人、攻擊、比較猜疑,例句如下:
「當我們一起做決定時,通常你都沒有意見……」
「我對你感到失望……」
「因為你……讓我有……的感覺」
有效的情緒溝通必須注意說話的語調是否有禮貌或是輕挑、身體語言姿勢臉部的表情是否一致、使用的詞彙是否恰當、說話過程是否真心誠意等,良好的溝通需雙方面願意一起互動才能達成非單方面的努力,不要忘記正向的鼓勵,好的溝通會有好的氣氛好的情緒,如此一來有助於他人對你產生信任感或好評語,所以,當你對別人有好感覺,分享出來,特別是在你生命中或生活中重要的人。
情緒與衝突的化解
衝突的形成多半是「希望對方以自己(或你)的方式來看待事情」,站在自己的立場為出發點企圖說服對方贊同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任何人僅能試圖的瞭解他人的想法無法全然接受與認同,有人說:人生苦短,你願意浪費時間(生命)做無謂的爭執嗎?常見的多年好友因事故反目成仇、師生間的認知差異形成無形的鴻溝、夫妻間因小事磨擦而生變等等。是什麼原因讓離婚率居高不下?相愛容易相處難,多年的夫妻到頭來卻相敬如賓,有人卻能胼手胝足攜手共享婚姻,我們知道再好相處關係都需要有好的情緒智商來處理相處上的障礙,如同「愛」一樣,即使在最好的關係中,誤解與衝突也會發生,衝突與愛一樣普遍,衝突也包含有情緒在內,延伸出來的情緒是猜忌、攻擊、憤怒等,除非自己能掌握自己的情緒流動否則容易被情緒左右了你的生活,當情緒出現時,使用過去成功經驗處理這次的事件並非十分恰當,特別是衝突的情緒往往更加衝動,讓人容易失去理智說出不該說的話或做出後悔的行為,再說經驗必然受限於個人的生活,若能適當暫停對事件做認知轉換,認知會影響當下的感受、想法、念頭,也就是換個念頭又是海闊天空。
解決衝突的開始在於接受與同理。面對衝突時,可能會改變對方的立場與觀點積極的化解衝突進一步的發生,唯有由你開始接納並發自內心的接受個體間的個別差異,若總自以為是看待任何人事物,衝突是必然的,在一個人感受到被接納傾聽和被瞭解時,衝突已開始化解了,但是你大可不必要認同對方的想法,只要接受其想法和情緒就已足夠了,解決衝突要專注於問題本身,而非試著找出是非對錯或誰該負責,解決衝突的基本原則必須具備有:
1.建立信任感才能彼此接納
2.找出問題,對事不對人的方式溝通
3.尋求彼此的認同,關係立即建立
4.共同參與並決定,打破僵局,衝突解決過程是關係建立的基礎,簡單介紹ACE原則解決衝突的過程:
#A=A(Accept)接受自我和自己的情緒:
#A文=經常與自己的情緒溝通、感受其變化,一旦面對衝突時,就要與自己的情緒互動,接受他,若你感覺到傷心難過就承認他確實存在吧!
#A=C(Choose)選擇新的目標、新的想法和情緒:
#A文=辨識自己情緒背後所隱藏的想法,可以嘗試的問自己我該如何做呢?所有認定對方的「應該」恰當嗎?一旦你能注意到這些問題就能更理性面對新的挑戰。
#A=E(Execute)實踐你的選擇:
#A文=經常記下過去曾用的經驗,是如何決衝突,每一次的紀錄豐富了個人經驗並讓自己與情緒更貼近了。
我的情緒真的操之在我嗎?
若能明瞭情緒確實操之在我,則將永遠有機會選擇。心理學家哈洛德‧墨沙說:「相信即看見」,自己心中的自我影像影響情緒,透過認知轉換與正面積極強化可改變心中根深蒂固想法,且可以透過放鬆的壓力管理技巧自我暗示放鬆,有助於解放緊張、憤怒、焦慮的情緒,利用深深的深呼吸有助於進入放鬆狀態,要將此在生活中付諸實現才能發揮功效,知難行易是自我改變的絆腳石,所以一切要靠自己,相信自己能改變,信心的建立是首要任務,且要經常練習並包容自己的不完美,提出幾項建立自信心的可行方式:
1.找出自己的動力(力量):訓練耐力、集中意志力、注意力。
2.隨時關心自己:經常欣賞自己的優缺點,注意改變不吝於鼓勵自己。
3.接納容忍不完美:因為不完美才有努力的空間,經常問自己在過程中獲得或學習了什麼?
4.善用幽默感:生活中不如意十之八九,運用你的幽默化解緊張的氣氛。
5.不要懷疑自己有改變能力,你的情緒就掌握在手中了。
做自己的情緒日記
輔助情緒選擇最為有效的工具是情緒日記,簡單的隨身便條方便隨時做紀錄,在日記中將會有新的發現,填寫日記時,寫下感受、寫下當時的情況是如何影響感受,盡量回到當時的情境感受、情緒反應、強度,並提出自己的想法,藉由日記找出自己處理情緒的模式能不費力的更加瞭解自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